大白话带你了解 Type-C

总的说来,USB-C 更薄、支持盲插、有更快的传输速度,一根线就能实现充电、数据传输以及影音传输功能。

Type-C、USB-C、USB3.1 傻傻分不清楚,其实我也经常被这些名字搞晕。

「USB Type-C,又称 USB-C」,以后看到 Type-C 和 USB-C 其实指的是一个东西,就是那个扁扁的正反对称的接口。

所以 Type-C(或 USB-C)只是接口物理标准,就像一层外衣。而像 USB 3.0、USB 3.1、雷电等口讲的是接口规范标准。决定了 USB-C 接口能做那些事情,能做多好。

MacBook Pro 上的 USB-C 接口

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虽然同样是 USB-C 接口,传输速度和功能可能并不一样。

为什么大家都开始用 Type-C 接口了?

一句话, 因为它好。

  1. 更薄,这样采用 Type-C 的设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就可以做的更薄,当然是好事
  2. 支持“正反插”,黑灯瞎火也能插。
    3 . 传输速度更快,有多快也分不一样,后面再讲。
  3. 支持音影传输,可以外接显示器传输 4K 视频等。
  4. 支持双向快充,注意是「双向、快充」哦。

Type-C 接口有哪几种?

一般来说有支持 USB 2.0 的「普通 Type-C」,一般手机配的就是这种,只能用来充电和慢速传输数据。更好(不只)一点的支持 USB 3.1 Gen 2 的「全功能 Type-C 」,一般 Type-C 的电脑会配这种,可以给电脑充电、连接显示器、给手机充电和传输数据等。另外还有的「雷电 3 」(苹果叫雷雳 3),算是 Type-C 中的「最强王者」。

他们有什么不同呢?请看我做的这张图。

总之,普通 Type-C 能做到的事情,全功能 Type-C 都能做到;全功能 Type-C 能做到的事情,雷雳 3 也都能做到。反过来则未必。

因为支持 PD 协议的 Type-C 可以实现快速充电和双向充电。比如我家里的显示器用一根 Type-C 线(USB 3.1 Gen 2)连接 MacBook Pro,既可以输出显示器扩展,又能给 MacBook Pro 充电。然后 MacBook Pro 还能通过 Type-C 线给家里的 2018 款 iPad Pro 和 iPhone 充电。iPad Pro 也能用同一根线给 iPhone 充电。显示器的线也能连接 iPad Pro 来同时扩展 iPad 屏幕和给 iPad 充电。此外还能给我的 GoPro 和 Switch 充电。一根线解能决所有问题,真是太方便了。

怎么区分?

同样是 Type-C,里面可能是 2.0、3.0、3.1 甚至是雷雳 3。现在很多手机都有 Type-C 接口的,实际上它只是个 USB 2.0。包括很多的超极本,都只USB 3.0 的 Type-C 而已(可能都不是 3.1 Gen 2)。因为雷电(苹果叫做「雷雳」)授权费一点也不便宜,所以只有高端笔记本才愿意用雷电 3。

一般价格几十块甚至十几块,没有特别标注的可能是 USB 2.0 Type-C。USB-C 3.1 线(以及雷电)往往比 USB-C 2.0 线更粗,价格也会贵不少,30 块钱以下的不会是 USB 3.1。

一般电脑上的雷电接口会有「箭头闪电」标志。有些为了美观可能会省略(比如 MacBook Pro)。雷电标准的线材上也可能会有这个标志。

支持 Type-C 的笔记本电脑,官网介绍里一般会提起用的是什么标准。

像小米笔记本 Pro 分别有一个数据传输 USB-C 和一个全功能 USB-C,官网说都支持 5Gb/s 传输速度,应该是 3.1 Gen 1。但 USB-C 数据口可能只能传输数据,而不能连接显示器。

小米笔记本 Pro 15.6"

华为 MateBook X Pro 也有两个 USB-C 接口,并且官方称都是雷电 3(注意两个接口旁边的标示图不一样)。

光看这点,华为 Pro 本比小米 Pro 本 Pro 多了。

大家可能困惑的还有 Type-C 的线材。一般线材上或者包装上也会表明类型。

比如我买的这跟 USB 3.0 Micro USB 转 Type-C 线,是给移动硬盘配的,这样就可以直接无需转接口用在 MacBook 上。这是一根 3.0 的 Type-C,传输速度比 3.1 Gen 2 稍逊。

比如下面这跟我用在显示器上的 Type-C 线,上面标注了 USB 3.1。

还有我买的这跟线的包装上标注了它是 USB 3.1 Gen 2。

如果你在苹果官网买 USB-C 线,你能看到看起来似乎一样的两款,价格却相差一倍多。因为一个是雷雳 3,一个只是普通的 USB-C 线。并且雷雳 3 能看出更粗一些。

总的说来,USB-C 更薄、支持盲插、有更快的传输速度,一根线就能实现充电、数据传输以及影音传输功能。我已经差不多把家里的线都换成了 USB-C,这也是我一直没有买全功能扩展坞的原因。

期待 USB-C 一统天下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