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值得买的苹果产品
作为一个苹果产品重度使用者,我使用过大到 iMac,小到 Apple Watch、AirPods 的众多苹果产品。也深深被苹果产品的独特魅力所吸(dú)引(hài)。
(注:本文仅是个人主观感想,不代表任何购买建议。)
苹果产品线如今已经非常丰富了。不管是绝对风靡全球的 iPhone,还是绝对生产力工具的 Mac,甚至是一款小小的无线耳机。你总能一眼感受到苹果的产品独特的气质——简约的设计、流畅的使用体验、注重细节的做工品质、以及,可能还很贵。
作为一个苹果产品重度使用者,我使用过大到 iMac,小到 Apple Watch、AirPods 的众多苹果产品。也深深被苹果产品的独特魅力所吸(dú)引(hài)。这次不妨聊聊我用过的最喜欢的苹果产品,以及我的购买推荐。
iPhone X,最值得购买的苹果产品
iPhone X 是一款超时代的产品。苹果在它身上第一次取消了一直以来作为 iPhone 标志的 Home 键。四边等边框全面屏使得更小的机身却有着(比 8P)更大的屏幕尺寸。第一款采用异面屏(刘海屏)设计的手机。全新的手势操作。我一直觉得在 iPhone X 发布时,很难用当前的眼光去评判这款手机。

iPhone X 的手感尺寸刚好。我用过一段时间 iPhone 8 Plus,虽然是同一时代的产品,但是两款手机(X 和 8P)放在一起时,8P 就显得有一种隔代感。并且采用了后背玻璃面板的 8P 可以算得上最重的 iPhone 了。即使是几分钟短时间单手操握也是有些费力。而 iPhone X 的手感就刚刚好。
iPhone X 是第一款采用 OLED 屏幕的 iPhone。我曾同时肉眼对比过 iPhone 7、iPhone 8 Plus 和 iPhone X 的屏幕显示效果。对比能明显看出 iPhone 7 屏幕会偏冷,8 采用「原彩显示」会好很多,但仍不如 iPhone X 的 OLED 屏幕出色和舒适。
得益于 App Store 的软件生态,iOS 上有非常多优秀的 app。这些 app 在 iPhone X 独特的硬件优势(如双摄、强大的拍摄能力、面容 ID、原深感摄像头、几乎无敌的强悍处理器)下,会有更流畅的体验和更多的想象力玩法。
关于 iPhone X 的一些测评数据相信你已经了解不少,甚至可能已经在使用这款手机。我觉得 iPhone X 是最值得购买的一款苹果产品。
MacBook Pro,便携与性能兼顾的生产力工具
我现在在用一款 15 英寸的 MacBook Pro。它是我目前除了 iPhone 以外,每天使用时间最长的苹果产品。如今我的工作、编程、学习和写作已经完全离不开它。便携的机身、强大的性能、出色的屏幕效果、足够大半天重度使用的续航时间,以及最重要的 macOS 系统,它能提供稳定且流畅的操作体验,能让我更专注于使用本身,简单来说就是不需折腾。这也提高了我的使用效率。

如果说缺点的话,15 寸还是会有些重。不过可以选择 13 寸款,简直是便携与性能比较完美的平衡。
MacBook Pro 可能不适合打游戏,但是却非常适合编程开发、文字工作者、视频剪辑和摄影工作者、自由职业者等等拥有。因为但是它确实是一款优秀高效的生产力工具。
iMac 5K,不仅因为专业,还应该是最具性价比的苹果产品了
苹果产品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贵。一部 iPhone 动辄七八千。但是 Mac 却很具性价比。尤其是 27 寸 iMac 5K。

光是这一个 27 寸 P3 色域 5K 屏幕,市场上能找到差不多或接近这个素质的其他品牌屏幕基本 1 万元起步。而你只要 1.3 万元左右就能买到全新的 iMac 5K 一体机,包括非常漂亮的一体机身、强大的处理性能、配件以及整个 macOS 生态。
如果你对电脑运算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购买** iMac Pro**。采用同样的机身尺寸和 5K 屏幕。这个最高可以选配 18 核处理器、128G 内存、4TB 固态硬盘的性能怪兽,无论是对于摄影师、视频剪辑师、3D 动画师、音乐人、软件开发者,都能完全胜任。当然价格也是真贵。
iPad Pro + Apple Pencil + Smart Keyboard
一款有着比 MacBook(12 英寸) 屏幕还大的 iPad,它就是 iPad Pro(12.9 英寸)。

很多人常常会有一个误区,认为 iPad 只能用来追追剧或者打游戏。其实用得好的话,iPad Pro 也可以做为非常方便的生产力工具。这主要得益于它比 MacBook 更轻便,运算性能够强劲,并且屏幕更大。
还有颇为重要的一点就是 iOS 的软件生态。在 iPad 上可以安装非常多的创造力和效率工具。

在 iPad Pro 上处理照片后期也很适合。即使是同一款照片后期 app,在 iPhone 和在 iPad Pro 上使用的体验也是有差别的,是大屏幕带来的那种细节和沉浸感。硬件配置本身赋予了 iPad Pro 甚至可以剪辑 4K 视频。电池续航力也能满足一天所需。

作为生产力工具的 iPad Pro 可能还是只适合特定人群,否则很容易就会沦为吃鸡或刷剧的玩具(虽然用它看视频也确实很棒)。
iPad 单打独斗时还不能发挥它的全部优势。但是它有两个天生好帮手:Apple Pencil 和 Smart Keyboard。
有了 Apple Pencil 这支笔的加持,就可以在 iPad Pro 上方便的做笔记,画水彩或在邮件中添加标注。

如果再配上 Smart Keyboard,甚至可以部分代替 MacBook 来做一些事情,比如写作。因为它即使相比 MacBook 来说都太轻薄了。有些时候我甚至直接不背我那台 MacBook Pro 出去。对了,新款 Smart Keyboard 手感有很大提升,打字速度和准确率也会更好,秒杀市面上几乎所有 iPad 便携键盘。

Smart Keyboard 不仅能作为 iPad Pro 的键盘,还可以充当支架和保护盖。连接和收纳方式也是很巧妙。我很喜欢这个配件的设计。
AirPods,用了就回不去的苹果产品
AirPods 是我去年买的最值得的一款数码产品。它的使用体验完美诠释了「科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首先这款耳机不算便宜。我推荐过这款耳机给身边的多位朋友,他们最后都买了,并且用了一段时间都觉得很值得。第一次我把我的 AirPods 给女朋友用了两天,然后她就不还我了,之后她的 Powerbeats Wireless 就再也没有碰过。我还推荐给我一个同事,现在几乎天天就挂在耳朵上了。
AirPods 的使用体验,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无感」。耳机身上没有任何的线或按钮,想听时只要拿出来戴上就可以听,没有要开机、配对这些繁杂的过程。不听时也只需要放回充电盒中自动收纳充电。
AirPods 提供层次丰富、高品质的 AAC 音频,我甚至感觉 AirPods 比 iPhone 附赠的有线耳机声音品质都还好一些。
我觉得一款耳机佩戴舒适的定义应该是佩戴无感。AirPods 非常小巧轻便,贴合内耳形状,也没有那么容易掉(我常常跑步和做 keep 时也会戴)。一款好的耳机应该是你经常会戴的那款。AirPods 可能是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唯一的一款耳机了。
USB-C 转闪电连接线
因为 USB-C 有很多的优势,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选择 USB-C 接口。新款的 MacBook(Pro)也一样,用 Thunderbolt 3 取代了 USB。Thunderbolt 3 兼容 USB-C,可以不太准确的理解为“高配版 USB-C”。
如果你在用新款 MacBook(Pro),同时也在使用 iPhone。强烈建议你买一条苹果官方的 USB-C 转闪电连接线。不仅可以无需转接口直接连接 MacBook 和 iPhone,还可以直接插在 MacBook 的电源适配器上给 iPhone 快充(仅支持 iPhone 8 和 X 系列)。

如果你同时在使用 USB-C 接口的安卓手机,甚至还可以用这根线根线给你的 iPhone 充电。

mophie wireless charging base(无线充电器)
苹果在努力设计和构建一个无线的未来。不管是 Airdrop 还是 AirPods 还是新 iPhone 的无线充电,都努力让产品摆脱线的束缚。
Mophie 的这个无线充电器虽然不是苹果的产品,但是针对 iPhone 进行过优化,可以提供 7.5 瓦的充电功率,(其他品牌充电器一般是 5 瓦)所以它有更快的充电速度。

很多人觉得现在的无线充电技术就是累赘,那他(她)可能没有用过无线充电。用过之后那种**「拿起即用、放下即充」的爽感,就会让你觉得「插拔」这种动作是那么的不雅和累赘。**
苹果甚至在研发一种充电枕—— AirPower,可以同时给 iPhone、Apple Watch 和 AirPods 等最多三个设备无线充电,充电时无需对准,只需要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但是即使买了无线充电,充电线还是必要的。毕竟无线充电速度目前跟有线充还是没法比。我觉得无线充电最好的使用场景是床头。晚上睡觉前随手放上去,早上拿起来就是满电状态。或者是工作台,工作的时候放上去就行了,离开的时候直接拿起就走。
当然,苹果优秀的产品远不只这些,比如 Apple Watch 也是我一直在使用的产品。所谓「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一款好的产品应该是美观且实用的,并能够提升使用的愉悦感和效率。